欢迎光临KOTOO财情




YouTube观看数、人气都可买,虚假流量成不肖网红成名管道

2024-04-26 236

本篇出自合作媒体“爱范儿”经授权刊登于本站,作者:潘劲虹

买水军、刷阅读量、卖僵尸粉,这些“流量”黑产在中国国内已是产业链的重要部分了。最近,“网红”发源地YouTube 刷点击率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,虚假流量生意似乎在哪里都好做。

水军入侵YouTube,虚假流量公司生意火爆

根据纽约时报的调查,美国出现了专门为YouTube、Twitter、instagram等提供“流量贩卖”服务的公司Devumi  。该公司在三年内卖出1.96亿YouTube观看次数,收益超过120万美元。

▲ Devumi推荐的  FastSocialMarketing  的收费标准.

Devumi 的很多客户来自音乐行业,音乐人Aleem Khalid 聘请了营销公司Crowd Surf 为他增加热度。该公司与Devumi 合作,帮Aleem Khalid 的三个视频各刷了一万观看量。在这些“水军”的帮助下,现在他的视频观看量能突破四万。

这种操作的出现是因为YouTube 的音乐频道深受年轻人喜欢,曾有不少音乐人在上面走红。如,从YouTube 一路红到微博上的翻唱达人Jason Chen(陈以桐),他的YouTube 粉丝超过了180 万,由YouTube 发散出去的粉丝共有几百万。

YouTube 成了“造星”管道后,有些博主希望借助“虚假流量”走红。

▲翻唱达人陈以桐.图片来自:YouTube

网络视频博主成为一个新兴职业,同时因为门槛低,“网红”也是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。

和中国的情况类似,YouTube 部分网红及其背后的营销公司也是铺天盖地买流量的代表。他们购买虚假流量,无非是希望提高自身账号的商业价值。

YouTube官方与博主们的广告合作各式各样,总体来说,广告只有被观看了,博主才能得到分成。除此之外,博主还可以“带货”,即与品牌合作,通过接“推广”、植入产品等方式获得收益。

因此,粉丝数量、视频点击率、留言数量是网络视频博主收费的最重要指标,根据粉丝量级,视频博主“明码标价”接广告。

▲YouTube 的覆盖式广告. 图片来自:妙传媒

为了打击这些虚假流量,YouTube 2013年就宣布,通过某些第三方商家和服务产生的观看次数不计入YouTube 。也就说,通过其他网站小弹窗跳转是不计流量的。

机器人点击比过去在其他网页插入“小弹窗”要高效得多,虚假流量产业发展得越来越猖狂。YouTube 不断改进算法打击虚假流量,而“黑产”们为了做生意也没有闲着,让机器人点击变得越来越人性化,所以YouTube 目前还没有办法完全解决虚假流量问题。

目前Devumi 已经不再接单,但该公司又通过官网为用户推荐新的供应商,其10 万观看量收费为400 美元,看来这门生意还可以一直做下去。

中国网络剧是虚假流量重灾区

与国外的个体“网红经济”不同,中国国内的“流量”之争已经集中在头部账号,其中视频点击量“水分”最夸张的还是网络剧。

脱离传统电视台收视率统计,“流量”成为衡量一部电视剧商业价值的最重要标准。广告商、制作出品方、媒体平台通过“流量”获利,演员们则可以提升自身的商业价值。

在这种商业模式下,网络剧的“流量”之争几乎不可避免,既捧出了“流量明星”,也养活了不少“虚假流量”黑产从业者。

▲云合数据2017年度报告网络剧篇.图片来自:云合数据

根据人民日报《网播剧点击量造假当警惕》,第三方机构调查结果显示:

2017 年年初某网剧前台点击量数字高达153 亿次,但真实点击量仅有17 亿次,注水近九成。针对2017 年1、2 月上线的20 部剧集抽样调查,总体注水量高达六成。

当红网络剧的点击量动则几百亿,分摊到每一集也有几个亿。而根据《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》,到2017 年年底,中国网民规模达7.72 亿人,人均周上网时长为27 个小时。

▲ 《择天记》全网播放量破200亿.图片来自:Mehsee

如果要达到一集几亿观看量,过半网民都要看过同一集网剧,即使是粉丝反复观看,把人均上网时长也算进去的话,也填不平这笔数。

根据人民日报,除了一般认知中剧组、演员、粉丝会购买“水军”刷量外,也存在“官刷”,即视频网站在后台直接调整播放次数,以扩大网剧的宣传效果,吸引真正的用户观看,增加视频广告收入。

目前各大视频网站都有防止刷播放量的举措,但不少情况下,播放平台同时也是网络剧的出品方之一,难免让人怀疑“监守自盗”。

越来越不买账的金主

虚假数据大多是“做给”品牌方看的,但金主爸爸们真的愿意为这些刷出来的“流量”买单吗?

根据世界广告联盟(WFA)的调查,全球45% 的受访广告主开始投入更多成本在内部数字媒介广告方面的团队上。营销公司、广告代理公司“做”出来的虚假流量,已经让金主爸爸们感觉“上当”。

▲宝洁独立广告公司构成.图片来自:图片来源:麦迪逊邦(madisonboomchina)

全球最大的广告主宝洁公司,2017年四季度财报透露,过去一季度削减了1亿美元数字广告投入。这个决策并没有影响到宝洁的业绩,反过来证明了削减掉的广告是无效的。

2018年4月,宝洁宣布要成立独立广告公司,提高对旗下广告的把控力,降低无效流量的损失。

2017年,Google曾因虚假流量问题严重,向部分广告主退还了费用。Google随后宣布新工具DoubleClick Bid Manager  可让广告主监测广告投放效果,算是尽力挽回金主爸爸的心了。

▲央视多次曝光淘宝刷单产业.图片来自:亿邦动力网

专业水军、淘宝刷单的招聘“小广告”飘满互联网,这里面有多少是打着“招骗子”的名号“骗骗子”的钱呢?为什么央视及各大媒体曝光无数次,仍然有人会被这种“兼职”广告骗,仍有商家冒着受骗风险找人刷单?

不管是网红、网络剧还是网商,只要和网络大数据打交道的行业,“流量”的诱惑实在太大了。即使付钱刷出来的可能是“无效”流量,但仍然无法放弃流量“捷径”。有流量统计的地方,就难完全避免“虚假流量”,除非互联网能诞生另外一套更靠谱的标准。

2018-08-13 22:37:00

标签:   资讯头条 kotoo科技资讯 kotoo科技 kotoo科技资讯头条 科技资讯头条 KOTOO商业产经 新闻网 科技新闻网 科技新闻 Kotoo科技新闻网 Kotoo科技新闻网 科技新闻 科技新闻网 新闻网 KOTOO商业产经 科技资讯头条 kotoo科技资讯头条 kotoo科技 kotoo科技资讯 资讯头条 Kotoo Kotoo科技新闻网 科技新闻 科技新闻网 新闻网 KOTOO商业产经 科技资讯头条 kotoo科技资讯头条 kotoo科技资讯 资讯头条
0